![](/__local/7/E5/57/A63640CD6474870D5ACE6104768_1725635F_20B23.jpg)
中外設計比較研究方向本屆碩士畢業(yè)生共11人,師從王亞非教授,畢業(yè)設計作品70余件,其選題豐富、內容涉獵廣泛,設計風格各有特色:內容包含公益招貼設計、信息可視化設計、包裝設計以及工藝美術類的漆畫和丙烯繪畫等;在題材方面有反應東北之“興”、東北力量主旋律的,有關注人文的,也有商業(yè)化應用的;在設計風格上,大膽地將西方設計風格流派植入畢業(yè)設計作品。從這些畢業(yè)作品中,能清晰地看到學生們將專業(yè)方向的研習成果與關注當代社會發(fā)展接軌,將獨到見解及各種設計風格的探索對接融入到自己的主題創(chuàng)作。
![](/__local/6/4E/91/B5D27888A7A30B125E52973920E_8A4B53DC_16774.jpg)
![](/__local/2/33/6A/4FC2ADBF3306DE113AD1CCB3466_30FA86C1_13FC5.jpg)
![](/__local/9/4D/FC/C3EE865CA8743E789483B774A1F_F03E8E64_134A8.jpg)
![](/__local/F/EC/42/4CA65FFE370A77AEC04B00056B7_86009638_3F8FB.jpg)
作品:《行為》
作者:貢喆
尺寸:84.1CMx118.9CMx4件
59.4CMx84.1CMx5件
材料:海報紙裱KT板
指導教師:王亞非
《行為》系列海報以上世紀80年代興起的孟菲斯風格為靈感,提取和精煉其中的元素和色彩,用更現(xiàn)代的形式展現(xiàn)。海報以一列車廂作為背景,配合幽默的詞語與歡快的人物動作來諷刺當代社會中一些常見的不文明行為。
![](/__local/5/EE/74/CC13551E9A6F32B4443264B120B_B00751E3_15474.jpg)
![](/__local/6/F9/97/52B22DB24858F44F5DE60330114_42F28D95_1C19C.jpg)
![](/__local/5/0A/DE/FAF4169EB585A0F89031A99CAF4_A556B7D5_1D4B9.jpg)
作品:《東北之興》
作者:侯海清
尺寸:110×155cmx8件
材料:噴繪布
指導教師:王亞非
《東北之興》系列包含八張招貼作品,表現(xiàn)形式為尺寸1.1mx1.55m的油畫布包框?!芭d”,在文學修辭手法的角度上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我的作品東北之興系列以具有東北特色的傳統(tǒng)文娛活動與玩具為載體,活用其形式。將東北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發(fā)展中的重要事件、現(xiàn)狀及其原因與愿景展現(xiàn)開來。以滑稽的形式與深刻的內容形成強烈的反差對比,望其深入人心。東北之興不僅指代系列海報整體的創(chuàng)意形式,更蘊含著對東北美好的祝福。
![](/__local/D/A2/CF/0009282F56900C3A12CED7F3CDA_8B7751B8_103AC.jpg)
![](/__local/E/92/2B/523F717FBDEAFEB90867F0ABCD6_EF7C5B9F_13E49.jpg)
![](/__local/4/6D/24/1945FE51686931FF8D94312D7DB_2987F09B_13F18.jpg)
![](/__local/F/8B/FA/9C558EBA95E556B37706DD537CA_7DF35FDC_18B23.jpg)
作品:東北力量
作者:李德華
尺寸:118.9x84.18件
材料:kt版
指導教師:王亞非
此工業(yè)招貼設計以“東北力量”為主題,嘗試還原工業(yè)社會快速發(fā)展下機械制造、東北振興的時代信息。在信息大爆炸時代發(fā)展下,人們長時間充斥在海量碎片信息中,本次設計著重點在于如何強化工業(yè)招貼海報中的信息傳遞,以色彩、文字與圖形為主要設計元素,嘗試設計獨具工業(yè)感、現(xiàn)代感的招貼作品,來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工業(yè)社會下的“東北力量”,注重信息、感情的有效傳遞。
設計思路體現(xiàn)在:在設計前期進行了充分的調研與素材采集、整理,在設計過程中重視原創(chuàng)立題。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搜集東北航空、營口碼頭、重工業(yè)基地、紅旗牌轎車等圖片與文字信息,以“東北力量”為標簽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嘗試為受眾營造獨一無二的工業(yè)時代氣息。
![](/__local/A/A9/95/AC3B49F00C92C26F8A32D8DB6B3_77D1D8C3_25124.jpg)
作品:《敦煌遺筆》
作者:劉馨蔚
尺寸:160cm×180cm
材料:大漆、銀箔、蛋殼
指導教師:王亞非
《敦煌遺筆》大漆屏風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2017年末西北考察參觀的敦煌莫高窟壁畫,由大漆、蛋殼和銀箔等材料在木質屏風上進行創(chuàng)作。莫高窟不屬于館藏藝術品,窟內壁畫正在迅速惡化,畫面背景的條形碼1987.12-DUNHUANG-404意義在于警醒世人珍惜眼前,不負現(xiàn)在。
![](/__local/1/54/7B/84154A17C14BFF5528D8523B772_ADAFA1FB_12D76.jpg)
作品:《我們老家在延安》
作者:劉馨蔚
尺寸:70cm×70cm×6幅
材料:丙烯、馬克筆
指導教師:王亞非
《我們老家在延安》系列作品是送給母?!斞该佬g學院建校80周年的賀禮。七年的學校生活即將結束,我選擇以這種比較有紀念意義的方式為我的學校慶祝。六張畫的內容連成了四季,也代表了我在魯迅美術學院度過的時光。
![](/__local/7/B8/72/A18EF68FDD9E186552A3EBB128D_16B752E2_2BB64.jpg)
作品:《蒙德里安的暢想》
作者:徐雅慧
材料:可降解環(huán)保綠色卡板
指導教師:王亞非
在設計元素的選擇上充分考慮了現(xiàn)代人普遍的欣賞角度,借鑒蒙德里安的經典作品,注重色彩的沖擊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紅,黃,藍,黑四元色的采用,自由搭配,可以滿足多種審美角度的需求。中式拉手的選擇,在細節(jié)上提升了整個產品的韻味,力爭表達設計師對不同設計元素的雜糅功力,對中西兩種設計風格的同時駕馭和獨特理解。
![](/__local/3/E6/B1/11EA3C5B3970E0524D89A3AC7BC_3499CC39_5209.jpg)
![](/__local/1/34/00/E10089BA3A610DA25EFCBE149F5_2178FF7A_183F6.jpg)
![](/__local/2/56/2A/2A899C88D812BB1F38F57AE7CA0_0FF11A3C_323CA.jpg)
作品:《2018新中產階級報告》
作者:梁玉琨
尺寸:長圖:350cm×30cm×7件 海報:148cm×100cm×1件 折頁:28.5×21cm×10冊
材料:長圖、海報:油畫布 折頁:硬卡紙
指導教師:王亞非
《2018新中產階級報告》設計來源于公司實習期間所做的商業(yè)項目《吳曉波頻道》的再創(chuàng)作,是對于新中產階級消費能力和社會地位的群面信息展示。作品屬于信息設計范疇,通過平面設計的手段通過大量的運用畫面分割構成和色彩構成把枯燥的傳統(tǒng)表格信息展示方式美化為帶有審美感受的信息設計,給受眾以美的審美情趣又兼顧信息傳達這一中心。作品展示方式以長圖的方式進行,給人以連貫的視覺效果,再輔助以海報和折頁的輔助設計進行烘托,使整個作品更加具有完整性。
![](/__local/A/39/0A/858C0759379F876F237239057A3_D855AF1E_19071.jpg)
![](/__local/A/39/0A/858C0759379F876F237239057A3_D855AF1E_19071.jpg)
![](/__local/6/8E/31/6CA03BDAD1603FA11EFFD60DB16_FD1BAAA5_1AA48.jpg)
![](/__local/C/9F/81/1E052C1264F5EA9D24C508A2651_F7B695C0_172FF.jpg)
作品:《貝殼之樂》《貝殼圖樣之不完全圖鑒》
作者:招紫銘
材料:廣告板
尺寸:84.1cmx118.9cm
13.97cmx21cm
指導教師:王亞非
作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由5件平面招貼組成,名為《貝殼之樂》,以彩色線條密集排列的方式模擬了貝殼的形態(tài)特征并形象的表現(xiàn)了貝殼曲線帶的律動感,力求給觀者呈現(xiàn)一種視覺上的音樂感。第二部分名為《貝殼圖樣之不完全圖鑒》,通過電腦繪制的手段,以寫實的手法將貝殼客觀的形態(tài)特征呈現(xiàn)在紙面上,是在將其假象為博物館的科普招貼的前提下進行的創(chuàng)作,是具有一定實際應用意義的實踐。
![](/__local/0/B7/E7/4F1C8CE413510892D2B69F27320_719FE42F_1641B.jpg)
![](/__local/5/86/7E/DD38DDA3F1719493A89450E2411_6A75144B_1F584.jpg)
![](/__local/F/E7/02/4E4269E9F798F0A5DFA06E37CAD_B8EF91B2_1888B.jpg)
作品:《笠翁對韻》
作者:屈思怡
尺寸:1.1*1.55m*7件
材料:油畫布
指導教師:王亞非
文字既有功能性也有藝術性,其功能不僅可以用來傳達信息,亦可是平面設計中重要的圖形語言。本人將漢字作為圖形設計在作品中,使?jié)h字組成不同空間的點線面結構。同時取《笠翁對韻》中的對子來平衡整個空間主題。
![](/__local/2/7F/2D/84DC681DBC7A2FCEBAEC8436857_FB24C6BA_28CEC.jpg)
![](/__local/5/EB/0E/DAEAA6C204CB4E20A99B4ED0BC4_D92D5A4D_195A8.jpg)
作品:可視化金石灘
作者:楊童彥
尺寸:200*200cm
材料:相紙裱KT板
指導教師:王亞非
這幅設計是對大連市金石灘地區(qū)的創(chuàng)意呈現(xiàn)。
在基于客觀現(xiàn)實的基礎上,發(fā)揮想象,用信息可視化設計的表現(xiàn)手法將大連市金石灘地區(qū)的主要景點及相關信息進行整合呈現(xiàn)。
在當代,設計更加直觀的實現(xiàn)其自身不可替代的物質價值,而信息可視化則是其衍生出的重要代表之一。
![](/__local/D/7F/8C/26A9FE622EA63CABA9DE9BFE855_E86211D8_EBEE.jpg)
![](/__local/0/C8/35/17990420501DFADE41F1B338E44_DD0965B4_24DE2.jpg)
![](/__local/7/5D/95/61338161D576CC27892F37C98A0_B4AA56C0_1D747.jpg)
作品:《塑說》
作者:李卓群
尺寸:59.4cm*84.1cm*8
指導教師:王亞非
我以運動系列的城市雕塑為主進行畢業(yè)設計海報創(chuàng)作。該組雕塑本身就極具主題性且雕塑呈現(xiàn)的運動比賽時的動態(tài),所以雕塑具有形式的美感。結合我的論文《淺析留白在版式設計中的應用及發(fā)展趨勢》,在海報設計的時,我選擇用大面積的留白來突出主題,在有限的版面中為主題提供了無限伸展的空間。在版面的編排中營造出立體空間,本身灰白色的雕塑過于單調,所以我為圖形進行了顏色重新繪制,并且在一系列中使用冷暖色。在主題字體設計的時候,也加進去了顆粒感和顏色。我的設計意圖意在突出雕塑的動勢,同時也結合自己的論文,從而大膽運用留白這一設計語言完成畢業(yè)創(chuàng)作。
![](/__local/9/31/D2/E0F5D2DDDED3F1FAD116230586D_951E5F03_16B25.jpg)
![](/__local/A/11/4B/6C6B6105BDF1913DE065D28689A_18D72C15_19E75.jpg)
![](/__local/8/E2/FA/13E3A8B859C9A1F019859892A4D_446225F0_17DFC.jpg)
![](/__local/F/87/3F/50D5A0AA6B49645247F549009BA_A084731B_2166A.jpg)
作品:紙衍 RE-DESGIN PAPER
作者:劉瑤
尺寸:59x85cm6件
材料:可回收再利用特種紙
指導教師:王亞非
設計主要研究紙質材料在綠色設計的中的應用,現(xiàn)今社會面臨著資源短缺的問題,綠色設計一直被人們所關注,而紙質材料成為了一種新的趨勢。紙質材料不僅方便攜帶,并且容易造型。這一優(yōu)勢節(jié)省了很多人工和資源上面的不必要浪費。最主要的是紙質材料可回收、可降解,符合綠色設計中的3R原則。本設計的主要內容從紙質材料的原生態(tài)材料、生產過程以及后期使用上面著手。試用的材料為可回收再利用的特種紙,油墨也為無污染可凈化的原料。